Search this Blog

Thursday, July 29, 2010

代 Cult 1:80後 - 笑聲爆劇場 戲量人靠 GUTS



今日電影市道上,笑片不再好笑,有人歸咎中港合拍的問題,為爭取 11億人市場,捱過大陸電檢那一關,刪的刪剪的剪,怎會好笑?反觀仍然前衞大膽、敢於諷刺時弊的,只餘下舞台劇,八度公演的《陰質教育》、九度公演的《東宮西宮》,就是爆政府陰毒,贏來 80後笑聲。

記者:黃潔蓮
攝影:陳陶鈞

舞台劇尺度更闊


■演員在街頭上演接吻戲,也被人鬧是博懵之舉。

以年輕人作班底的好戲量,堪稱話題劇團:《駒歌》被黃家駒歌迷鬧;《吉蒂與死人頭》被 Kitty代理告侵權; 03年將旺角行人專用區變成西九文化藝術街,將舞台劇斬件上演;有人在演街頭接吻,就被人話博女演員懵; 08年更被網民在 facebook發起「踢好戲量出旺角」行動。事隔兩年,好戲量依然在街頭演出,務求將藝術帶到街上吸引平日不入劇場的 80後青年,最後有些成為忠實擁躉、有些成為劇團分子。

藝術總監楊秉基 Banky說:「舞台劇或街頭劇的感染力很大,做喜劇的感受更深,可以看到觀眾即時反應,電影的一 Take一剪,全部經過計算,就沒有這種即時效果。所以就算電影電視大行其道,劇場也不會被淘汰。而且相對地,舞台劇的自由度大,創作空間更大。」一些敏感題材,如鬧政府、講政治的,有幾何見到在電視電影上出現?舞台劇的尺度,有時比電視甚至電影更闊,有粗口、有疑似性愛動作。難怪連杜汶澤也說,文化背景越深、越是斯文的人,就越愛看舞台劇,因為他們壓抑得緊要,看到有人在台上大爆粗口,就會哈哈大笑。

Banky續說,越具爭議性的題材就越危險,但不能因為爭議而不做。「五區公投、民主黨也有很多爭議,這是反映社會現象。 80後的人很特別,可以做 o靚模,又可以參與社運,各自有自己的位置。」他的下一個劇目,可能會將鄭汝樺率領眾官員搭地鐵逃亡一幕搬上舞台,大家拭目以待吧!


■子文說笑匠可以訓練出來,只要有節奏、觸覺。


■ Amy認為笑匠是要開放自己,容許自己享受過程,自己開心才可跟人分享。

生活化擊中笑穴


■ Banky在旺角演出,有人喝倒采,也有人拍掌支持。

橋不怕舊,好戲量乘着三三四學制出籠,在暑假第八度公演《陰質教育》,題材不乏鬧政府、鬧教育局、鬧孫明揚的「辛酸狗招」。團中年輕成員,只 21歲的子文,也是自回歸以後,香港教育制度朝令夕改下的受害者,他說這劇目並非純粹搞笑:「笑最容易有互動,是溝通的橋樑,可以很容易令人笑。但這齣劇的『笑』,是笑中有淚,希望觀眾看過後,也會有所反省。」

入場看其演出,各演員有不同的互動方法,跟觀眾對話、握手、傳紙仔,原來坐着的 120分鐘並非齋看齋笑,而是成為他們的一分子。為劇團設計多款啜核 T恤的陳裕君 Yukko說:「每場觀眾都不同, gag位也有別,力量要作出調節,度的笑位要生活化,必須是他們經歷過的,就很容易擊中笑穴。」

馮世權說做喜劇是「情理之內、意料之外」的事,即劇情要搞笑,但又不離故事基本。而演員本身,要不怕醜但要知醜,「有些人偏向表達核突的一面,醜化那個角色,其實這只是其中一種方法。要醜化一個公眾人物其實很易。不怕醜是要不怕扮到很核突;知醜即是非醜化、非只得形象,而是有我想表達的意思,純綷搞笑的並不長久。就算是周星馳,他的搞笑每每有意外驚喜,但他並非醜化那個角色。」


Yukko:擔任好戲量旗下 2Goods首席設計師,曾編導演獨腳戲《橙我》,將於 8月演出《陳裕君獨步劇壇──色.香.味》。


馮世權:好戲量助理藝術總監,集演員、編劇、導演於一身,現於演藝學院修讀戲劇教育碩士課程。

80後的笑彈


Picky:方力申好好笑,拍着鄭中基就會爆發笑彈。還有金剛都是笑匠材料,他做「獎門人」好搞笑。


馬先生:我最欣賞周星馳的《少林足球》,近年真的無乜邊個得。


Yani:吳君如在《家有囍事》中醜樣得來好搞笑,但她又做得很自然。


Jade:我鍾意看王祖藍的《荃加福祿壽》,入面扮女人好好笑。

喜劇現實勝電影

近年愛看喜劇的人鍾情舞台劇,又或是黃子華、林海峰的棟篤笑。但回想八九十年代,香港喜劇的盛世,紀陶說自麥嘉把荷李活公式化的做法帶到香港,一分鐘一小 gag,三分鐘一大 gag,不用個人風格,只要集體創作,講求專業化。《最佳拍檔》就是佼佼者,於 82年上映時,就打破所有港產片紀錄,勁收 2,700萬。

現在,方程式仍在,但拍的時候卻要顧及國內市場,「港式喜劇着重口水 gag、似棟篤笑,是玩節奏的。但放入電影中,卻不太適合。像《三槍拍案驚奇》中,一個 shot直落講好長的對白,只宜在新春晚會那類現場直播中播出,但放在電影中,就應該有剪接。它是屬於欣賞類別,並不好笑。」你咪理,《三》在內地上演四日,竟突破億元大關。其二,他說現實世界已充滿喜劇感,毓民在立法會內掟蕉、煲呔聲嘶力竭嗌起錨,還多了 YouTube免費頻道讓人把社會的光怪陸離上載上網,已經夠好笑了,還需入場嗎?三是明星制度的崩潰,以前的明星很神秘,現在卻是過度曝光,還被狗仔隊大揭瘡疤,已對明星不存幻想。「明星的獨特氣質不可代替,誰能取代張國榮做到《大三元》中那純真的神父?或是《倩女幽魂》的寧采臣?」紀陶續稱,明星能否發光發亮,都靠幕後班底是否用心打造,「杜汶澤有喜劇 form,周星馳之後就是他,他可以做到主角。只要配合到幕後班底,為他建立一套 form,就離成功日子不遠。」


■當年麥嘉把荷李活公式化的做法帶到香港,《最佳拍檔》就是個開始。


■影評人紀陶表示,以前看慣的喜劇在變種,卻變得不合格。

推介書籍:


■《香港喜劇電影的傳統》一書,介紹香港喜劇歷史,將南北兩派融會。


■《電影海報集體回憶》可看到很多經典手繪海報,例如《人嚇人》中洪金寶扮紙紮公仔。

最賣座笑片《功夫》


周星馳笑匠形象不可代替,做《審死官》做到成為亞太影帝,《功夫》一片更是香港史上最賣座電影,票房$61,278,697,亦成為 05年美國最賣座外語片。此片還成功令元秋、元華等成為圈中大紅人。沉寂多時的梁小龍也因此重振聲威,當年他曾是跟李小龍、成龍齊名的第三條龍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