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, July 16, 2010
代 Cult 2:俠不容於世
■姜大衞:「現在投資太大,令導演不敢冒險拍武俠片。」
八十前看武俠片,偏愛險惡江湖的場景設定,有壞蛋恃強凌弱嗎?那就需要俠客出現,姜大衞:「近十年欠缺武俠片導演代表。」或許因為根本不需要了,時代變了,現在重「打」不重「俠」,八十後是眼睛寵壞的一代,愛看的是武術片,只要打得燦爛就收貨了。
記者:趙志雄
攝影:周旭文
場地:帝苑軒
(尖沙嘴帝苑酒店 B2層/2724 2666)
姜大衞:欠缺代表性導演
「如來神掌第九式──萬佛朝宗!」香港最早的武俠電影,表現手法充滿粵劇味道,由服裝到道具都源於舞台,後梁羽生和金庸的武俠小說被搬上銀幕,加上張徹發掘王羽、狄龍、姜大衞等大俠,逐漸建構出我們熟悉的的武俠電影世界──江湖。
回憶當年,姜大衞說:「七八十年代的香港人沒甚麼娛樂,看小說是主要娛樂,女的看愛情小說,男的看武俠小說,所以當武俠故事被拍成電影,便吸引到他們看。我們拍了很多遊俠、劍客和俠士角色,但真正武俠世界是怎樣的,沒人知,只是我們把大江湖拍出來了,多人喜歡,大家就認定武俠片應該是這樣的。」
以前的武俠電影很講意境,總有滿天落葉、望海出神等鏡頭,「這類鏡頭,是借景來表達主角心情,但也要看每個導演的手法,有些導演要求寫實直接,有的則浪漫迂迴。意境是很抽象的東西,不能單靠落葉、天空浮雲等畫面就造出意境,況且重複地拍,觀眾也會覺得悶。」
1.張徹電影簡單直接,《報仇》裏姜大衞演狄龍弟弟,目標為亡兄報仇。
2.姜大衞擔綱演出的《新獨臂刀》是《獨臂刀》第三集,一臉英氣。
3.巨浪拍打岩石是經典武打場面之一,襯托高手對決的磅 礴 氣勢,圖為《生死決》一幕。
4.《獨臂刀》是張徹成名作,王羽飾演獨臂俠,陽剛味十足,刀與血的交織,呈現其對暴力美學的風格。
5.《十三太保》講手足相殘,戲裏的姜大衞天生神力,最後被五馬分屍。
6.當年狄龍和姜大衞的《刺馬》改編成今天的《投名狀》,說的是兄弟情。
7.《倩女幽魂》,徐克的武俠江湖永遠動盪不安,通輯令四貼、飛沙走石的場景是其簽名式標記。
8.程小東在《倩女幽魂 2人間道》中實踐了御劍飛行的姿態,呈現出大俠燕赤霞的武術境界。
9.《笑傲江湖 2之東方不敗》裏林青霞女扮男裝,往後武俠電影爭相模仿。
10.《黃飛鴻 2之男兒當自強》,徐克筆下的武夫黃飛鴻,為革命助孫文對抗滿清,雖以武犯禁,卻是救國之俠義所為。
血濺的浪漫
張徹、胡金銓和楚原是六七十年代出色的武俠片導演,姜大衞:「有人說張徹太暴力,他愛用慢鏡頭拍攝,被砍一刀血濺四周也拍得很浪漫,記得我拍《報仇》,講我為兄報仇,有一幕張徹要我滾下樓梯,慢動作拍,令觀眾有時間聯想角色當時的心情和想法,是否回憶死去的哥哥?胡金銓最重意境,會因一場霧戲而等兩個月,亦擅表現武功境界,好像《空山靈雨》一幕,輕功了得的高僧並非大喝一聲從瀑布頂跳下來,而是垂直從容降落下來,讓你感覺到他武功高強;楚原講究故事的緊密鋪排,事件比較錯綜複雜,他很重視影像框框的前景要放甚麼。」
現下武俠片風光不再,一來因為八十後不重「俠」,二來因為要照顧大陸市場,姜大衞慨嘆:「甚麼都要大製作,現在開一部戲不是幾百萬的事,是一億!導演失敗了一次,便再沒有下次,加上電視台不停翻拍武俠故事,人太多,反而沒有最標青的一個走到出來,沒錯大部份導演都懂拍武俠片,但近十年就是欠缺一個代表性的作品和導演。」
林紀陶:俠等於亂黨
八九十年代,武俠片中的亂世江湖是對時局的諷刺,徐克的《倩女幽魂 2之人間道》、《黃飛鴻》、《笑傲江湖》等電影皆隱喻港人對六四、九七回歸等議題的不滿,正如黃霑替《倩 2》填的歌詞:「故園路,怎麼盡是不歸路?驚問世間,怎麼盡是無道。」
回歸十多載,現在流行中港合資,武俠片又再次演變。林紀陶表示:「近十年見得多的是武術片,而非武俠片,武俠片的俠士有種反叛精神,俠士會犯禁,不遵守法規,俠士有道理地犯禁兼得到觀眾認同,如劫富濟貧,這就是所謂的俠氣。在徐克的《笑傲江湖》裏,岳不群恃華山派掌門之位作惡,令狐沖學獨孤九劍被指是叛徒,但他的反叛是對的,正是俠義精神之所在,外國人如此欣賞東方武俠片,就是因為他們只懂拍英雄片。」
有武而無俠
■《臥虎藏龍》的李慕白是儒俠表表者,受儒家禮教所縛,被迫深藏情感。
《韓非子.五蠹》篇:「儒以文亂法,俠以武犯禁,其帶劍者,聚徒屬,立節操,以顯其名,而犯五官之禁。」八十後忘「俠」,也因受時局所限,他們看到的電影,本身的俠義精神也被冲淡了。因為俠士叛逆的特性,近十年武俠片不能通過大陸電檢,在一黨專政的理念下,俠就是賊,就是亂黨,絕不能說俠是好的,所以中港合資就只會出現武術片,有武而無俠。林紀陶:「張藝謀亦承認《英雄》和《十面埋伏》僅是武術片而已,國產的金庸電視劇也有武而無俠,東邪西毒不夠邪,楊過和小龍女只是金童玉女,大陸最多只會接受如《荊軻刺秦王》這類刺客列傳。」那麼《葉問》呢?「《葉問前傳》是武俠片,因為杜宇航演的葉問犯禁學別派詠春,反而《葉問》裏甄子丹飾演的葉問,回家吃飯比比武更重要,甚至重家多於國,不是一個俠,事實葉準都說現實中的葉問是做捕快的,他可是國民黨呢,但你不能這樣拍。」說得對,但我懷疑,八十後觀眾看不看得出兩者分別。
紀陶說 2000年時,武俠片有個分水嶺,中港台各有一部電影隱喻了三地武俠片會如何發展:「台灣李安的《臥虎藏龍》表現出儒俠特質,受傳統禮教所縛,俠無用武之地;大陸張藝謀的《英雄》裏的刺客其實是說客,俠已經變質,《英雄》裏的大秦與現實世界一樣,都是一人一黨專政;徐克《蜀山傳》裏的武俠世界出現天與地的巨變,是現在時局的反映。你看,今天的武俠片不是已經被顛覆了嗎?武俠片被大陸招安,一個個大俠都變成宋江了。」
冼國林:期待新派武俠小說
武俠片的情節總與中國歷史掛勾,只要觀眾對歷史人物還有興趣,理論上武俠片一定不死,問題是現在走進了死胡同,需要新出路,冼國林表示:「國內觀眾對歷史人物故事依然感興趣,譬如說《漢武帝》,可以同時有三個電視劇版本開拍,但武俠小說呢?像前年黃曉明的《神鵰俠侶》和《鹿鼎記》,收視已經不太好,我認為需要有新的武俠小說出現,才能有新出路。」我想,喬靖夫的新派武俠小說《武道狂之詩》,其筆下的武當派竟擔當反派角色,殲滅其他門派以圖稱霸武林,一反武當一向名門正派的固有觀念,顛覆既定大江湖,方能為武俠片注入新生命。
■喬靖夫《武道狂之詩》
檔案:
姜大衞,六七十年代武打明星,在張徹電影裏飾演俠客走紅, 70年憑《報仇》奪亞太影展最佳男主角,名作有《保鏢》、《刺馬》、《十三太保》、《新獨臂刀》、《雙俠》等。
林紀陶,影評人,編劇,曾擔任徐克多部電影編劇,作品包括《倩女幽魂 2之人間道》、《黃飛鴻》、《笑傲江湖》等。
冼國林,《葉問前傳》出品人,杜宇航的詠春師傅,劉家良和葉準的徒弟。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