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港混血女醫生,捨棄倫敦的高職,跑到阿富汗當義工,丟了一條命。同一天,一個英漢揹着背囊,獨自完成阿馬遜森林流域幾千公里的森林步行,宣布凱旋,希望喚醒世界的綠色意識。
無論深入阿富汗塔利班和鴉片罌粟花的天險,還是闖蕩阿馬遜森林食人部落和毒蛇的蠻荒,都需要一隻背囊。
背囊的一代,叫 Backpackers。外國的背囊旅客,孤身天涯,睡火車站、啃三明治,背囊裏有一個睡袋,一個 Lap-top,一本 Lonely Planet,或者還有一冊英譯的村上春樹,或阿倫狄波頓的散文集《哲學的慰藉》。背囊客有一份年輕的瀟灑、赤子的熱誠,多半是歐美的白人,他們是網絡的一代,哥倫比亞大學或柏克萊畢業,上次選了奧巴馬,他們對十九世紀帝國主義對第三世界的掠奪,如果沒有罪疚,也有一份同情,從倫敦滑鐵盧火車站出發,經過伊士坦堡, End up在泰國清邁山嶺下的一條農莊,在那裏,他和一群荷蘭和德國的大學生會師,一起摘着木瓜。
背囊的新世代,不再時興吸大蔴了,換成了《阿凡達》的綠色生活。歐美白人社會的背囊客,對於中國的小資,還有香港的 OL剩女,充滿生活品味的魅力。背囊客多是上大學前 Gap Year空檔浪遊的一群,明年就會回到校園,一隻背囊沉甸甸往背上一甩,他們告別大吉嶺,下一站是仰光,為了追尋昂山素姬的一朵清麗的笑容。背囊代表瀟灑、型酷、關懷、青春,當中國的八○後發現中國 LV暴發掃貨團在巴黎倫敦漸成國恥,背囊就化為自由、民主、個性、寬容的象徵。
可是,模仿西方的背囊族,也不太容易的。雖然在華文閱讀世界,也有過一位叫三毛的偽背囊偶像─不要問我從哪裏來,我的故鄉在遠方,為什麼流浪─在民智未開的時候,一襲撒哈拉的蔴布衣,一首煽情的文藝歌曲,一段虛構的華洋異國戀,已經足夠令台北一地的咖啡吧騷然神往。但真正的背囊族不是這樣子─背囊是另一種「新殖民主義」,以「發現」( Discovery)來肯定第三世界的存在,從而尋找耶教文明的自省觀照( Insight)。換言之,背囊族貌似左翼,實是一種「正面歧視」( Positive Discrimination)。
太深奧了是不是?中國小資不要亂模仿。像王力雄,揹背囊遊東突厥,「發現」了一些顛覆中國的真相,就麻煩了。去旅行,呵呵,還是參加康泰、捷旅、勝景遊好,星馬泰五天團,豪華享受,才四五千元咋。
(陶傑)2010年08月12日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