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arch this Blog

Monday, August 2, 2010

代 Cult 2:八十前 - 粵劇師徒制 教唱功教做人


輝哥說:「演粵劇沒有年齡界限,我五十多歲時也演哪吒。」

粵劇行師徒制,惜日漸萎縮,連主場北角新光戲院也逃不過遷拆命運,阮兆輝:「這是香港沒文化的表現,舊的不保留,卻建一間新的,等於本來有個 BB,殺了他,說將來再生一個給你。」連表演地方也快沒有了,談尊師重道,好像有點過時……

記者及部份攝影:黃潔蓮
攝影:陳陶鈞(阮)、譚盈傑(謝)

阮兆輝:現代人再不單純!

貪新棄舊不獨是劇院,粵劇的傳承也由昔日的師徒制變成師生制, 6歲學藝、 7歲踏台板,從影近 60年,阮兆輝以過來人身份解釋:「師徒制就是單對單貼身教學,師傅責任很大,要教導的除了是粵劇技巧,也涉及個人成長因材施教,雖然師傅會惡一點,但對徒弟來說是很好的成長過程,因為徒弟做得不好,人家會鬧師傅的。師生制有證書,教學較有系統,但一個老師可能要照顧二三十個學生,未必能一眼關七。其實各有各的好處,就像中醫和西醫,大家都可以治好病,只是方法有異,我認為只要勤力、有恒心、具天份,哪種方法都適合。」

他三四歲來港,大家庭破落,經常在街頭街尾賒借,知道父母搵食艱難,毅然學藝做戲幫補家計。他叩頭師傅是麥炳榮,還學習袁小田師傅的北派武功,師傅包吃包住,條件是跟師傅學唱功學功架學樂器,一天到晚都跟着師傅在舞台與片場出入,一年只有幾個大節日才能回家。幾歲孩童要服侍他人,又要刻苦練習,難道不會作反?「不聽話就沒人聘請,又怎敢作反呢!那年代生活艱難,人也單純,師傅叫你做甚麼便做,從不問原因。」他慨嘆現代人太早熟,太早接觸社會,想得太多再不單純了。

不收徒弟

學粵劇是非常艱難的,先說戲服,大熱天時穿五層戲服,還要包上長靴,焗桑拿非人人可忍受;還要照顧妝容,輝哥:「粵劇化妝只需要粉底、胭脂、碎粉、眼線液與眉筆,一定要自己化妝,自己設計角色形象。」甚麼都要從頭學起,「學習的過程是繼承、發展、創作,當你繼承了師傅的一套,就自然會有發展,發展到滿瀉,就會去創作。現在很多人卻跳了最重要的第一步,未深入了解舊的一套就自己去創作。」他說有些人踏台板的時間不夠,卻一早定下自己要怎樣演:「以前做戲,是人揀你;現在卻是你揀戲來做,情況很不一樣,個個都想做經理。」輝哥說做師傅責任太大,自己太多擔子太忙碌,如不能注視徒弟成長,那就是失職,所以寧願不收徒弟。輝哥在八和會館也有教戲,今年 9月,還會跟東華三院呂潤財紀念中學合辦粵劇課程,目前只招收 20位學生,經已滿額。他說:「師傅說,教學就等於把自己所懂的都放在枱面,學到幾多、有幾用心去學,就要看徒弟的造化。」

後台掠影


1.這張跟隨輝哥多年的梳妝台,摺叠後就成為一衣箱。


2.每齣戲的出場序與佈景,都會清楚列明。


3.輝哥的衣櫳,跟隨他四處演出。


4.每位老倌都有自己廂房,其他演員都擠在大化妝間裝身。


5.佬倌有自家熨衫台,還有服裝阿姐貼身服侍。


6.劇本列明角色,這天輝哥演他師傅的首本名劇《鳳閣恩仇未了情》。


7.這兩個箱是盛載神位與冠戴,女士不能坐在上面。


8.從影多年,也沒統計着過多少套戲服,一套最平都要幾千元。


9.輝哥:「夏天天氣炎熱,眉筆容易斷,所以要多準備幾支。」


10.兒子阮德鏘也有跟母親尹飛燕學藝。


11.戶外演出沒冷氣,攝氏三十多度高溫下,只能夠以大風扇降溫。


12.粵劇多年不變的是,必有現場樂團奏樂。


13.輝哥在《鳳》中飾演尚存孝,與倪思安與紅鸞,引發連串笑話。

謝雪心:任白包食包住!


■心姐每天都會走圓枱與壓腿,雙腳如此纖瘦,證明日子有功。

相對來說,謝雪心雖也是師徒制學藝,不過待遇跟輝哥不同,當年任白已處半退休狀態,她們的教學方法糅合了新與舊。一般學藝要交學費,她們不收分文兼包食包住,還請龍虎武師梁少松教她們氈子功及打觔斗,請張淑嫻教京劇,還有學打把子、小快槍、大快槍、三十二刀、大刀槍、長水袖、唱歌跳舞等,到做手、唱戲及感情,就由兩位師傅教導,心姐說:「當時大家都是任白迷,看兩位師傅親自示範,我們就像小戲迷般靜心觀看,實在獲益良多。」師傅逢周日都會煲綠豆沙,平日會煲鹹魚頭豆腐湯給她們降火,因為十幾歲少女易出暗瘡,「師傅不但出錢出力教唱戲,就連我們的健康也照顧周到。」

十年青春終身學習



由 11歲至 20歲,她花了差不多十年時間投入訓練,每天放學練游泳,然後到任白家學藝,每天學到晚上九時才回家。雖然辛苦,但學到的粵劇功架卻終生受用。她說:「圓枱走得不好、身形就不靚不似樣,做粵劇不能心急,心急只能做到皮毛。」連鄧萃雯也說她在《巾幗梟雄》一場走火警戲中,用碎步快走,速度快得像飄,「在粵劇裏學到的,不知不覺間就使出來。」還有在《宮心計》裏飾演太皇太后的凌厲眼神,也跟粵劇中的「關目」有關連。心姐演戲奸到出汁,卻為小朋友喜愛,在街上有兩歲小朋友叫她「大奶奶」,訪問當日又有小朋友主動跟她打招呼,做奸角做到如此親民確是少見,「仙姐教我,奸不一定要大聲鬧人,要想想角色的處境,《巾幗梟雄》的大奶奶本來是老一,四奶奶出現,要跟人分了半個老公,所以才變奸。」事實證明她的演出得到肯定,那年台慶的最佳女配角就是她。

每次演出,師傅一定捧場,連她拍電視劇,師傅都有看有讚好,壓力自然有,但也是給她警惕,師傅在看,就要做得更好。「師傅教落,一出虎度門,如何可吸引人目光,就要有風采,融入角色,就要忘卻自己。」雖然已學得一身好功架,不過每接到新角色,她也得努力揣摩角色:「像《義海豪情》中要做一個已上岸的大家姐,不是粗魯就可以,所以我連看幾集《教父》,做頭目不一定大聲,要內斂得來有威嚴。」每天都活在學習中,難怪她永遠充滿朝氣。


14.心姐 26歲復出粵劇壇,演過多套名劇如《帝女花》。


15.11歲拜任白為師,成為最後一個入室弟子。


16.心姐演出英語粵劇,師傅仙姐都有捧場。


17.自演出電視劇後,心姐多了群八十後小 Fans,合照永無托手踭。


18.《宮心計》裏的太皇太后,一個凌厲眼神極有威嚴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