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arch this Blog

Wednesday, August 18, 2010

代 Cult 2:八十前夫跳婦隨 無拗撬



上一代柴娃娃開派對跳舞的人多,認真跟老師學舞的人少,因為父母都不大喜歡子女學舞,更遑論以教跳舞作職業。陸國雄與李紫紅兩位老師,由娛樂變成職業,創辦香港舞蹈教育學院,到過黑池朝聖,參加最高榮譽的英國公開舞蹈錦標賽,兩人既是夫妻也是拍檔,成功秘訣是從不拗撬,夫跳婦隨。

記者:林佩婷
攝影:楊錦文、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

標準舞分類



Modern Dance(標準舞)包括 Tango(探戈)、 Fox Trot(狐步)、 Waltz(華爾滋)、 Quick Step(快步)和 Viennese Waltz(維也納華爾滋)五種。

Tango:有傳起源於阿根廷,肢體表現非常豐富,風格豪邁奔放,兩位舞者身體靠得更緊密,音樂抑揚頓挫。

Fox Trot:起源不可考,二十世紀初流行於美國,舞蹈風格輕鬆悠閒,但比賽時的狐步比簡單美式狐步複雜,舞者要精確表現出行雲流水的流暢感。

Waltz:起源於德國,感覺優美,改良後融合了維也納華爾滋的特色,旋轉是精髓所在,再加上三拍的抒情音樂,感覺浪漫。

Quick Step:起源於美國,節奏輕快,用比較快的 4/4拍子音樂,較多直線移動,但要留意一味向前衝的話會失去輕快的特質。

Viennese Waltz:又稱圓舞曲,步法多為旋轉和快速左右交替,造成流暢感覺,這種旋轉動作令女舞者裙子飛揚,顯得更華麗。


■以前多數在香港做裙,第一次在英國做的舞衣,價錢較香港貴幾倍。


■那年頭,每件舞衣只穿幾次就賣給別人再買新的,這條裙只穿了一次便賣了。


■舞衣可改裝,這件舞衣本身有羽毛,最後變成沒羽毛款式。


■這條藍色舞衣是最貴的一條,當年在英國訂做,花了兩萬多元。


娛樂變職業

曾拿東南亞職業標準舞冠軍的陸國雄老師說:「我父母年代主要社交舞和舞廳舞,前者是上流社會聯誼舞蹈,後者當然不是正經玩意。」那年頭,很多人認真學舞時已屆中年,陸老師與他太太李紫紅老師是異數,廿五六歲學舞已算年輕。「我們可謂全港最年輕學舞一分子,最初學拉丁舞,接着學標準舞。」他有天份,學舞無難度,怕只怕媽媽知道了麻煩,「索性不說給阿媽知。」跳了一兩年,老師建議他們參賽,抱平常心的他選最愛的標準舞。「如同枱吃飯各有喜好,我好喜歡標準舞,尤其是狐步,非常優雅,參賽不想勝負自然無壓力。」

或許正因這份平常心,陸老師每每在比賽裏發揮更好,奪得不少本地及海外獎項,其他人慕名而來請他教舞,十多年來,他考取英國國際舞蹈教師協會院士及考試官、國際評審等名銜,最後索性辭工創校教舞。「以前在香港大學工作,跳舞當娛樂兩邊兼顧無問題,後來學生越來越多,想來想去不如開辦學校。」 1989香港舞蹈教育學院成立至今,最初全是成人教授,近十年社會風氣轉變,學校推廣也令家長接受跳舞是種運動,才多了小朋友學舞。除教學,陸老師近年致力舉辦國際性大型比賽,希望把舞蹈文化推廣得更遠。「開辦學校當然想學生人數上升,除此之外,我們每年都在伊館辦大型國際比賽活動,吸引本地與外國參賽者,最辛苦是籌備、安排聯絡酒店食宿等工作,好幾個月要廢寢忘餐,做得好成功感非常大,同時可以提升香港舞蹈文化地位。」


■ 1990年一場比賽後,兩位由業餘正式轉為職業生涯,李老師:「勝了教導我的老師,獎盃保留至今。」

舞衣只穿一兩次


■學院每年在伊館搞大型國際賽,吸引外地及本地好手參加。


李紫紅老師學舞前已和陸老師認識,「本身我喜歡拉丁舞,但他喜歡標準舞,兩邊兼顧不了,惟有跟他學標準舞,我喜歡華爾滋,因為感覺最優美。」每次比賽前一星期跳足五晚,難怪她笑說找不到第二個男友。之後陸老師提議開辦學校,她二話不說辭掉會計工作幫手,「那時我有教導學生,終日走場,有自己學校就不用一日走幾場那麼辛苦。」

標準舞除優美舞姿外,華麗舞衣也令女士着迷,李老師:「當年至靚舞衣一定是英國製的,由英國訂回來,每件約萬五至二萬,那時去英國學舞,認識一個做衫師傅,當時無上網,每次只簡單說要最流行哪款、自己想要甚麼顏色,就盲舂舂叫師傅做,又或穿老師穿過一兩次的舞衣,甚或有外國舞者來港,表演後叫他們賣給我,幸好我身形都算高大穿得起,現在的人多數回大陸買舞衣,平好多。」她說高峯期買過幾十件舞衣,每件穿過兩三次就賣。


■學校經常舉辦兒童青少年比賽和親子舞蹈比賽,場面墟冚。

他這樣教我這樣聽


■ 2003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評為傑出舞蹈藝術家。

兩人曾到英國學跳舞,成為本地冠軍後開始放眼國際,最高榮譽是奪東南亞職業標準舞冠軍,為觀摩舞技亦到黑池參加比賽。經常聽人說,跳舞最怕與拍檔吵架,吵得多自然拆夥,「跳舞要成功,就別抱怨對方跳得差,甚麼都要爭,我 EQ高,陸老師天份高,我份人受教,他教我就聽,就算有小拗撬,跳完隻舞就忘了。」

兩位老師的學生,老中青都有,最初全是成人學生,近十年多了小朋友,這得拜學校推廣,令家長認同跳舞是種運動。「現在八、九成學生都學拉丁舞,小朋友是張白紙會乖乖聽你講,中一、二青少年多數較反叛急進,不願從

香港舞蹈教育學院
網址:http://www.hkdance.com.hk/adsc.html

自學舞王修


■修哥以前經常和林鳳跳舞,他說對方的舞姿也是 Perfect。

選娛樂圈誰跳舞最勁,首選胡楓,當年憑出色舞藝拍不少歌舞片的他有「舞王修」美譽。問他跟哪個師傅,他說一切自學,從未正式拜師上堂學跳舞,舞技只從參加派對磨練出來。「 18歲經常參加派對,見到人跳舞好叻,兩個人不用說話,但無論前前後後或打橫跳,步伐都好一致,自己就想學學。最初學基本四步、狐步,跟住三步、 Waltz;之後快四、快三,最後 Samba、 Rumba等。」那麼多種舞,修哥都能應付自如,惟獨 Tango是死穴。「 Tango要有固定拍檔,要經常一齊練習才跳得好,我無固定 Partner所以少跳。」

修哥話當年:「我跳舞好叻,去親派對,其他人都有用羨慕眼光看我,立即問我跟隨哪個名師學習。」那年代的派對好單純,似茶會,夾錢租青年會或其他地方,飲汽水吃點心,「朋友開派對,就找拍檔一齊跳慢慢摸索,向朋友偷師,後來知道了如何上前退後,原來是靠男仔右手控制女仔前後郁動,跳得多自然熟能生巧。後來我去派對都不用找拍擋,因為舞會裏好多男女,音樂一起就去請人跳,簡單講句:『 May I?』就成了。當年覺得自己跳得好好,每次跳舞周圍都有人駐足圍觀,真的幾自豪。後期流行 Cha Cha、 Hala Hala,還有一種俗稱『拍青瓜』的舞,我統統有學。」

到 1953年入行,不知是否修哥跳舞勁,所以拍了很多歌舞片,有時更和巨星們一齊跳。「有時拍完戲,會同林鳳、嘉玲、謝賢一齊去夜總會跳舞,別以為夜總會不正經,那年代的夜總會有音樂、晚飯同跳舞,並非現在有小姐陪坐枱那種,他們也跳得很好。我們跳舞當娛樂,是種健康藝術活動,跳得好有藝術性質。」


■ 2005年和肥姐、家燕姐表演歌舞。


■六十年代歌舞片盛行,電影有歌舞場面,間接帶動跳舞風氣。


■修哥和陳法拉於《舞動奇迹》記招上,和陳法拉表演。


■和除子珊跳舞宣傳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